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长安十二时辰永王结局,长安十二时辰人物原型

长安十二时辰永王结局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,檀棋帮张小敬带话给永王,“放了我张小敬的人”,永王回答了4个字:永王从命。

为什么永王怕张小敬?

答案是张小敬曾了永王,让他在亡母灵前起誓,放过闻染。

长安十二时辰永王结局,长安十二时辰人物原型

张小敬最知道永王的软肋在哪里。

历史上,永王的生母是玄宗的妃嫔郭顺仪,大约在720年间生下永王李璘,是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。

郭顺仪大概只是一个并不受宠的低阶妃嫔,所以连生卒年都没有被记载,只知李璘幼年失母。

开元十三年(725年),玄宗在皇宫边上修了一座超大宅院,把自己的儿子们安置其中,取名“十王宅”,一人一个院,日用品统一供应,由宦官统一管理。其实就是,不许儿子们跟大臣结交,不许参于,日常就是吃饭睡觉学习,顶多打打马球看看戏。后来十王宅不够住,干脆又建个“百孙院”。

玄宗为什么要这么做?说到底还是对儿子们不放心,怕他们不一小心再重演玄武门,逼自己当皇。

当时还是忠王的李亨,住进十王宅时,已经15岁。永王李璘,当时也就5、6岁。

史载李璘一直跟着李亨生活,李亨非常疼爱这个幼弟,常常搂着他睡。

李璘工书法,封大伦在剧中拍永王马屁也说过,永王书画双绝blablabla。剧中唯一不实的是,史载永王有,歪脖,不能正面看人,而剧中永王是个萌帅萌帅的小伙。

按理说,永王和太子的感情应该是所有兄弟中最亲的。但是,李亨在颠沛流离中登基的那一年,永王并没有 在太子一边支持他,而是——

了。

永王叛乱

755年十一月,安史之乱爆发,这一年,永王35岁。

756年6月,潼关失守,叛军逼近长安,玄宗从长安逃往四川。

逃亡中的玄宗向大臣们提出分封诸王的想法,让自己的儿子们去统领地方,协助平叛,历史上这道诏令叫分置制诰。

这完全可以理解,安史之乱前,玄宗完全信任安禄山,可是被安禄山打脸了,现在,他觉得外姓将领不可信,还是自己人可靠。

玄宗派出了自己的两个最得力的儿子——李亨和李璘。

李亨负责在北方平叛,收复两京。

李璘负责去南方,接管山南道、江西道、黔中道、岭南道四道节度使,同时兼任江陵大都督。平叛要打仗,需要南方的赋税支持,这和平叛是同样重要的事,得交给靠谱的亲儿子办。

按理说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。

但是,玄宗又被打脸了,那个一直老实巴脚的乖儿子李亨在灵武宣布登基,单方面宣布玄宗成了皇。我一直觉得,玄宗得知这个消息时,心头一兽奔腾,他真是小瞧了这个儿子,这步棋虽险,却是高招。

老皇帝只能咬牙承认李亨,因为精锐部队都在李亨手里,而自己过去跟贵妃那些倒灶的事的确是失了人心,关键时候,没人支持他。

接着,另一个儿子李璘也打脸了玄宗,他打着玄宗分置制诰的旗号到南方后,发现自己手握四道重兵,又坐拥江南过亿赋税补给,有兵又有钱。

正在此时,又得知皇兄在灵武登基,还得到父皇认可,这事一定给了李璘不小的触动:我擦,这也行?

加上他手下有几个野心勃勃的谋臣,还有一个好战的儿子李易,在儿子和谋臣的撺掇下,李璘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割据东南。

于是,永王招兵买马,扩充军备,任命官吏,积极发展自己的。他哥哥肃宗不信永王异动,下了一道试探性的诏令,让他放下工作,先回四川去看望老爸,李璘不从。

十二月,永王拥兵东下,直奔广陵,史称永巡。此时,我们的天才诗人李太白登场了,正在庐山修养的他,架不住永王三顾茅庐,脑子一热,投到了永王帐下,又文思如尿崩,写下了一组东风吹战鼓擂的《永巡歌》。

其实诗人除了作诗写词厉害,能力基本为零,他压根没明白永王要干啥,还以为永王要协助平叛,所以就一腔热血的投身进去,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,他在东巡歌里狂夸永王英明,神武,有望了。

这组诗,成了后来永王兵败后清算时,李白参与谋反的证据,大诗人因此被叛,后经多方营救,才免死,流放夜郎,差点把小命都丢在贬所。

至德二年二月,就是李亨继位后第二年,永王叛乱被,李璘兵败被杀。

杀他的人是江南道采访使皇甫侁。此前,李璘东下起事过程中想拉拢皇甫侁入伙,皇甫侁拒绝,李璘一怒之下,抓了皇甫侁的儿子作。

李璘死后,皇甫侁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到四川皇行宫,史载上皇恨铁不成钢,为这个儿子的伤悼很久。

唐肃宗得知李璘被杀,大怒:“皇甫侁拘捕吾弟,不送往蜀地而擅掉,是何道理? ”肃宗因此迁怒于皇甫侁,皇甫侁虽平叛有功,从此也不被重用。

李璘的儿子们除了参与谋反的李易在叛乱中被外,其余都封王封侯。

李亨对这个自己亲手养大的弟弟,也算是很厚道了。

(历史上 永王叛乱一直有争议,如果你有不同意见,也许你是对的。)

以上就是与长安十二时辰永王结局相关内容,是关于永王的分享。看完长安十二时辰人物原型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

最新文章